本文目录一览:
- 1、95后天才少年曹原,弃美籍弃绿卡:我是中国人,我要回中国。如今怎样了?
- 2、天才少年曹原再发Nature引热议,他有多厉害?
- 3、天才少年曹原发5篇Nature论文,他为什么这么厉害?
- 4、中国天才少年拒绝美国绿卡:人类研究了107年的难题,被他攻克,他是谁?
- 5、中国天才少年留美成博士,一发现让世界为之而瞩目,到底是什么?
- 6、他3年读完小初高,669分进中科大,21岁研究成果轰动科技界,后来呢?
95后天才少年曹原,弃美籍弃绿卡:我是中国人,我要回中国。如今怎样了?
人生的价值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这句话对于曹原来说太准确不过了。18岁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金,22岁的他被《自然》评为2018年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如此传奇的小伙。
他真的如传闻那样骇人听闻吗?难道就没在遇到过失败吗?年纪轻轻就能取得骇人成就,当真只是其智商超群吗?到底是什么论文居然因此被《自然》评为影响世界科学的十大人物?拨回时间的指针,让我们真正的了解这位天才人物。
乡里有个“超人”叫曹原
他从小便被乡里称之为“超人”,大多数人的初中都是按部就班就此慢慢的学习三年,然后考到高中。可对于曹原来说,三年太长了,不到一年时间,他便学完了初中所有知识,并考到了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他也随家人从四川来到了深圳求学。深圳耀华实验中学是一所以“超常教育”闻名远扬的学校,来到这里后,学校将他和另外两个同学开了设一个班。这个只有三个人的小班,真正的能让老师做到因材施教。笔者猜想,这一段时期老师的因材施教对他后续的成就起到了的帮助。
其实从开篇渺渺几语中,我们也能窥探出其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你会因为硝酸银很贵且难买而不能做中学化学实验,便将妈妈的银镯子放到硝酸中置换出硝酸银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放弃,或因畏惧而不敢拿妈妈的手镯,但曹原敢,而且他的妈妈并未责怪他,相反更是鼓励他。
为了更好的发展孩子的兴趣,家里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所专用的实验室,供他在家里做实验。看到这里,你是否很感慨?当你拆解玩具时,用银镯子做实验的时,家长的责骂便也来了?当你捣鼓一些零部件时,你的家长是否会骂你不学无术?当你热爱一件事物,家里能否承担的起你的兴趣?
天才中的天才
高中时期,他同样也没有让人意外,最后凭借669分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英才班录取,并被中科大全校英才班标杆之一的“严济慈物理英才班”选中。
而在大学期间,依然卓尔不群,是“天才中的天才”。在国内有“科研杀手”之称的“丁老怪”丁泽军老师,也不吝啬的说曹原是个“很聪明的家伙”。中科大教授曾长淦对曹原的评价也不低“曹原是如此的令人放心,他永远会想尝试其他的软件方法。才气过人的天才往往恃才傲物,但曹原却非常的低调沉稳,情商非常高”。
同级同学需要用一年才能完成的科研项目,对他来说,一个寒假基本就能搞定。当然,这其中或许其中多少有点夸张的成分,但凡事不会是空穴来风。毕竟曹原是大学毕业能拿到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的同学,然后又被导师推荐到麻省理工深造。
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到国外学习,2012年首批奔赴密歇根大学做交流生的人就有他一个。2013年又被牛津大学邀请,做两个月的科研实验。
由此可见,称之为天才中的天才也是无可挑剔的。学生对他仰慕有加,老师对他赞不绝口,这样一个有才华且十分会做“人”的人,试问,有多少天才又能做到?
异乡求学,轰动世界
2014年来到麻省理工,进入了巴勃罗·赫雷罗(Pablo Jarillo – Herrero)的MIT团队。有意思的是,此次加入MIT团队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后通过各种努力才通过电器工程系加入到MIT团队。从而得以继续从事物理学研究。
做研究的这辈子都跟时间耗上了,曹原在麻省理工花费了六个月时间从而得出的研究成果,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实验装置碰巧才得出的数据。可他仅仅是有点不开心,然后又投身到科研实验中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懈的付出,终会有所收获。遂在2018年他成功在Nature连续发表的两篇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被Nature称之为“石墨烯的驾驭者”。
众所周知,石墨一直受到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青睐。对石墨的特性研究,除了超导特性外,其他的特性都已基本得到开发。自从20世纪八十年代,铜氧化物材料的超导特性,得以掀开。推进了对超导体的研究,而后的30年里超导领域就一直处于黑暗时代,研究停滞不前。
相关的理论研究已经表明,石墨能具有一定的超导特性。并且,MIT的团队当时已经开始进行将碳片堆叠、旋转的研究。但是实验差强人意。2017年。曹原在研究中发现石墨烯的排列结构中具有非常规超导体因子,这一发现对他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但科学界对此嗤之以鼻。
面对各种质疑的眼光,曹原选择继续走下去,更加刻苦的研究,上天从来不会忘记那些拼命努力的人,当他将两层石墨烯材料叠加在一起同时将旋转到“魔法角度”1.1°并将温度达到1.7K是时,他由此打开了超导研究的有一大门!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简单的操作,为什么就只有曹原会做?事实上,理论是证明确实简单,但真正的要想将理论化为实际,在物理学里面,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最重要的,还是其对于此次实验操作结果的敏锐性,其实在知乎爆料中,有人其实曾和曹原的结果失之交臂。最终,这个研究者也只是觉得好奇而已,并未曾深究。所以说,他的两篇轰动世界的论文,不仅仅是偶然,更重要的是其不气馁,勇钻研的决心,是相信自己的必然产物。
在知乎问答“如何评价MIT Pablo Jarillo-Herrero研究组在石墨烯超晶格体系中发现超导?”提问中,曹原亲自回答解释说,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提供了一种用于研究未来电子-电子的强关联效应,这是一种全新的、能调节的平台;而第二篇则解释了困扰物理学家研究30年的高温超导之惑,为物理学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体系。
如今,两年过去了,2020年5月6日,曹原再一次背靠背在《自然》中发表了两篇文章。
第一篇论文,曹原作为第一作者和并和其导师同为通讯作者,该篇文章研究基于小角度扭曲的双层-双层石墨烯进行,由此,证明了自旋极化基态的存在。
第二篇文章,曹原只是排在第三位的共同作者,此篇论文将六方氮化硼封装的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作为研究对象。
总的来说,这两篇论文是曹原对于石墨烯超导研究的再一次深入挖掘,不断的研究,不断地超越,这便是他一直在做的!在他的心里,早已将一生托付给了精彩的科研工作。对于实验,热爱到极致,在物理世界的汪洋海洋里探索无尽的未知世界便是他最大的乐趣。
心系科大,胸有国家
在2018年发表了两篇轰动世界的论文后,美国也曾找到他,给出他美国国籍,但他婉拒了。
而曹原的选择是回母校中科大,也恰好碰到了学校40周年庆,他的答卷就成了对母校最厚重的礼物。当面临各种邀请和赞誉时,他回答道“我是一个中国人,学成后要回国的”。
心系祖国的人才才能真正算作中国的人才,才有可能为祖国的发展出一份力。只希望曹原能平安的学完技术,回国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张载曾言: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可见,并不仅仅只是智商高就能成为天才,伤仲永的故事总是在发生。父母早期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强劲的动手能力,学校的因材施教才,这些都为其后来的成功起了很大的帮助。
而笔者此篇文章,通过大量的事件,尽可能地让我们走近曹原,分析他所做的事,尽可能理性的推断出他取得成就的原因,让我们更加的深入了解曹原,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神化曹原。
天才少年曹原再发Nature引热议,他有多厉害?
2021年2月1日,大家眼中的天才少年曹原及其团队在石墨烯领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又一次登上了nature杂志。曹原现年才25岁,曾创造过一天在国际顶级科研杂志NATURE上发表两篇文章的记录。他完全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曹原1996年出生在四川成都,后随家人迁往了深圳,自小就非常聪明,老师问他问题,话音未落他就能说出答案。他很小就培养了一个研究电子产品的爱好,他一有时间就跑到深圳的华强北,买了一大堆电子零件回来研究他们的电子线路。他还爱搞化学实验,他曾把他妈妈的银镯子偷来跑到化学实验室,跟硝酸合成了硝酸银。校长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批评他,还说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曾用一个月时间读完初一,三个月时间读完初二,不到半年便读完了初三。一般人是寒窗苦读十年才备战高考,曹阳人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高中课程,并以669分的高分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14岁的曹原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还被选选入的最牛的严济慈物理英才班,该班培养的目标就是今后从事物理研究的高科技人才。他经常会想到一些古怪的物理问题,跟教授们去探讨,被誉为中国科大丁老怪的丁教授对他赞誉有佳,说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家伙。另一个曹长金教授也非常欣赏他,因为曹原本科的时候,就在PRB上发表了一篇理论文章,这是相当牛的。他本科毕业之后,在导师的推荐下,就前往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在此接触上了石墨烯。电力在传输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能量,如果能把这些能量节省下来,将会是不可想象的,法宝就是超导体。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发现了超导体。他验证了将汞降低到负269度,电阻就会变为0。到了1987年,穆勒和柏诺兹又共同发现了一种铜氧化物,也可以当做超导体。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些物质都没有从实验室走到商业应用。后来科学家发现石墨烯也具有超导性质,但是他们没有发现石墨烯材料真正的运用方法。直到2017年8月,曹原和他的导师解锁了石墨烯的正确应用方法。这绝对是科学界的重大发现,文章还没有排版好,便登上了nature。他和他的团队化解了困扰物理界107年的世纪难题,他们完成了石墨烯的超导实验。他成为了以第一作者身份登上国际顶尖科研杂志Nature的最年轻中国人。
天才少年曹原发5篇Nature论文,他为什么这么厉害?
首先曹原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他付出了一般人付出不了的时间在研究某一个方面。1996年,曹原出生于四川成都。在小时候他就喜欢捣鼓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曹原在两年内就完成了他的初中和高中课程。 2010年正是他14岁时,被选如最杰出的“严济慈物理人才班”,这里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即使在天才青年班,曹原依然十分优秀。他经常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并与教授讨论。18岁时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学位,之后前往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2018年,22岁的曹原因发现石墨烯超导角度轰动国际学界,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成为Nature杂志创刊149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2018年,曹原曾一天连发2篇Nature。2020年5月7日,他再次一天连发2篇Nature。 本次在Nature杂志上发论文已经是曹原的第五篇了。
对科研充满好奇心
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人们去探索,但是往往普通人是发现不了这些的,一般都是科学家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有时候甚至是猜想。所以要在未知的领域探索出一星半点是很难的。曹原从小开始就喜欢拆东西然后看里面的构造,甚至自己搭建了一个化学实验室,在里面做各种实验。这些都离不开他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着他学习更多的知识,当他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就发现原来自己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对科研充满热爱
在普通人眼里,科研毫无疑问是枯燥的。2017年,曹原再做实验过程中偶然发现石墨烯具备非常规的超导电性,这让他很惊讶,这个发现勾起了他浓厚的兴趣。 之后的日子里,曹原为了这个“不起眼”的现象花费了不计其数个日夜,难以想象他要做多少次实验,查多少次资料。除了热爱真的找不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么令人敬佩的行为。
中国天才少年拒绝美国绿卡:人类研究了107年的难题,被他攻克,他是谁?
1、“挺聪明的家伙!”
1996年,曹原出生在成都,根据他的亲朋好友介绍,从小他就是个天赋异禀的孩子。
11岁那年,曹原凭借着异于常人的天赋,被分配到了深圳耀华实验小学超常班。
简单可以理解为,这是个专门培养天才少年的特殊班级。
在这个班级里只有3个同学,配备着6名老师,其中一名老师更是在中科大任教超过20多年的教授朱源。
用了3年的时间,曹原便完成了小学和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
那时候的曹原,甚至想要参加高考,但迫于年龄的限制,他并未如愿。
在提到自己“跳级”的事情时,曹原总是淡淡的说:“我只是跳过了中学里面一些无聊的东西。”
虽然在别人的眼中,曹原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年,但在现实中,曹原却并不是个很听话的孩子。
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曹原曾偷过母亲的银首饰,只为融掉获取自己实验需要的硝酸银。
在别的孩子都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年纪,曹原则是经常跑到电子市场,买回来一大堆电子零件,然后拆的满屋都是。
虽然有些时候,曹原的父母会为他一些“叛逆”的举动而头疼,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曹原的爱好还是支持的。
为了满足曹原对实验的需要,他的父母还专门为他在家中开辟了一间实验室,当曹原说出自己喜欢天文时,他的父母不惜斥巨资为他买了天文望远镜。
自己本身的天赋,加上父母的支持,让年纪轻轻的曹原便建立了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让他显得跟同龄人多少有点格格不入。
“在广阔的宇宙面前,再多的起伏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2010年,14岁的曹原参加了高考,凭借着669分的高分考入了中科大的少年班。
对于他的家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十分令人骄傲的事情。
进入中科大就读后,曹原仿佛如鱼得水,对一切知识充满了渴望,在别人眼中枯燥乏味的公式,他总是会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验算。
为了尽快完成科研作业,曹原泡在实验室里,几乎不眠不休,不仅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周末,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寒暑假。
同样的实验,别人需要一年的时间,但在曹原手里,用了一个寒假就做完了。
就连中科大出名严厉的“丁老怪”都忍不住称赞:“这是个挺聪明的家伙!”
正是在这种间接的关系下,久而久之,曹原的大名也响彻了整个中科大。
2、改变世界的少年
从中科大毕业后,曹原揣着中科大本科生的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赴往了麻省理工学院进修。
他始终没能忘了那个改变世界的誓言。
那时的能源领域,电力传输的过程当中损耗是极大的,无论是多高精尖的材质,在传输过程当中都会损耗7%的能源热。
为此,工业制造的效率大打折扣,无数制造企业还会因此蒙受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这是个让全世界都很头疼的事。
直到1911年,荷兰的一位名叫卡末林昂内斯的科学家在反复试验后,终于发现了一种介质,可以实现能源输送的0消耗,也就是所谓的“超导体”。
但这种传输并非是简单的,实现“超导”的前提,环境必须要设置在“绝对零度”的环境下,也就是零下237摄氏度。
尽管实现了“超导”,但遗憾的是,这项发现的实用价值并不高,但这一发现还是获得了诺贝尔奖,推动了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
数年后,有个老师站在讲台前,讲述了这个故事。
讲台下的一位少年,就此在心底埋下了一个种子。
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期间,经过反复研究,曹原提出了自己的推测:当两层石墨烯材料叠在一起并彼此发生偏移的时候,可以在常温下实现“超导”。
但当时周围的人都对他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曹原只是一个不到20岁的小孩,实现“超导”简直是痴人说梦。
毕竟在此之前,人类研究了107年,都没能实现这一壮举。
对于外界的议论,曹原并没有在意,是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的进行试验,企图找到那个偏移的最佳角度。
他坚信,在石墨烯的领域,他能够发现那个“改变世界”的点。
终于,在无数次失败后,曹原终于发现,当两层平行的石墨烯呈越1.1的角度时,可以产生超导效应。
2018年,曹原整理了自己的相关研究,投稿了《自然》杂志,当编辑收到这份论文后,几乎没有修改,第一时间将文章上传到了官网上。
一夜之间,曹原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反复研究,能源消耗的世界难题,竟被一个年仅20岁的中国少年破解了。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说:“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能做的太多了。”
这一技术的发现,不仅是对物理界的颠覆,更是深远的影响了许多商业企业,如新能源汽车、手机快充,这些都是石墨烯技术研发后所带来的红利。
从默默无闻到站上世界之巅,那年的曹原,只有24岁。
3、少年强,则国强
曹原凭着石墨烯技术在业内一炮而红后,世界各国的尖端企业纷纷为他伸来了橄榄枝,希望未来能够加入他们的企业。
就连一向狂妄的美国,也向曹原发出了友好的请求,希望他能加入美国国籍,为他送上绿卡。
但曹原选择了拒绝。
2020年,曹原学成回国,第一时间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中国科技大学,与自己曾经的导师和同学进行庆祝。
在母校的演讲当中,曹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希望未来能够从国内从事科研,在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为国效力。
百年之前,梁启超便说过那句被后世所传颂的佳句:“少年强,则国强。”
百年之后,曹原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如今中国的少年,真的做到了“少年强”。
曾有人做了一项统计:当下中国90后的教授,人数已经超过了10位,这也从侧面说明着,中国的未来将越来越年轻化,中国的创造力,也将越来越年轻化。
曾经有许多老人质疑90后是玩乐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但年轻人们如今用实际证明了,中国的未来终将属于更年轻的一代。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正如鲁迅说过的那句话一样:“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也希望未来的中国,可以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中国天才少年留美成博士,一发现让世界为之而瞩目,到底是什么?
我国曾经有一个95后的天才少年,他是个留美博士,去了美国之后,他的这一举动让世界各国为之瞩目。
这位天才少年名叫曹原,出生于1996年,成都人。曹原从小就被别人称为天才,他也没有辜负天才这个荣誉称号,11岁的时候就以非常优秀的成绩,得到了深圳一个重点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他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别人7年才能研究完的课程。2010年,14岁的曹原进入中科大少年班,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焦点人物,但是曹原却认为自己的天赋,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他的成绩肯定不止于此,为了获得更高的成就,他在中科大少年班里努力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上了大学之后,曹原的学习速度依旧没有变慢。很快就完成学业,而且还考入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
离开祖国以后,他在麻省理工大学,认真研究了一段时间,成功获得博士学位。期间,他独自进行科学活动,还发现了石墨烯超导原理,曹原的巨大发现为世界各国节省了上千亿美元的成本。因为这个研究成果,他得到了媒体的大肆报道,在美国的科学界有了一席之地,很多人都觉得特别惊讶,为何曹原如此年轻,就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
有专家表示,曹原能获得这么高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天赋确实很好,有着远超常人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一直在努力的进行研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无论是谁想要获得成功,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只是依靠天赋的话,或许能比常人优秀一些,但是绝对没有办法取得历史级的突破。曹原的发展之路,到现在远远没有结束,他未来或许会取得更高的成就,我们拭目以待。
他3年读完小初高,669分进中科大,21岁研究成果轰动科技界,后来呢?
每个人对于科学家的印象应该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吧,而且在我们想象中,这些科学家每天都只会做研究,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我国也有很多年轻有为的科学家,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就是年少成名,他读完小初高只用了三年时间,并且最终以669的高分进入了中科大。21岁的他用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他的人生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这位天才一般的少年叫做曹原,曹原在1996年生于四川。在2007年的时候,他就读于深圳的重点中学,只学习了三年时间就参加高考。也许你会觉得他狂妄,但他却以669高分进入中科大,而且还是一所特殊的少年班。
这所学校特殊之处在于他只招收不符合常规的优秀学生,整个学校只有两千多人,这也可以看出来曹原的厉害。更何况当初曹原参加高考时只有13岁,这个年纪大部分人应该还只是初中生,这简直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曹原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
在2019年的时候,曹原被《自然》杂志刊登在十位科学家榜单中,而且其他九位科学家的年纪远远比曹原大,这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到这个男生。为什么他可以受到如此赞赏,他做了什么贡献?在这本杂志上,曹原的照片是带有石墨烯元素,这也说明曹原与此肯定有关系。
在曹原进入少年班之后,学校中优秀的人比比皆是,这也并没有妨碍曹原散发自己的光芒。反而由于优秀的人很多,让曹原感觉与他们交流很舒服。
在学校中,一位叫丁泽军的物理老师对他帮助很大,这个老师很严厉,而且他也曾经在很多地方发表过论文。天才本来就是会高傲一些,但丁泽军对曹原的夸奖却毫不吝啬。
但是不管多么天才的人,他的一生都不会是顺顺利利的。大学这四年里,曹原的表现没有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突出,所以很多人就认为他“江郎才尽”。
在大二的时候,曹原开始与物理学院长学习,并且多次参与相关课题。每次院长对别人介绍起曹原都是面带骄傲,很是喜欢曹原这个学生。
在2012年的时候,曹原去美国大学交流,2013年时又被牛津大学邀请到他们学校交流,在牛津导师的介绍下,他又去了麻省理工。21岁的他开始研究碳片问题,最后成功找出了解决金属导电时减少消耗电的方法,他将这一研究成果投稿给《自然》杂志,一经问世,轰动了科技界。在很多人看来曹原就是一个天才,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他背后的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