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诺贝尔奖背后的锂电池迷局是什么?
锂电池终获诺奖。
10月9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被成功运用到手机中,它正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今,它更是大施拳脚,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重新“定义”汽车。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诺贝尔化学奖花落锂电池的喜讯从瑞典向世界各地扩散,全球目光聚焦锂电池,人们纷纷致敬伟大的科学家。而在瑞典往南一点,有群欧洲人正心事重重。
俗话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必死。
当汽车“话事人”遭遇缺芯难题时,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
对于欧洲的车企巨头们来说,Northvolt的诞生,便是他们迈出的关键一步。
有关Northvolt这家公司的前世今生,诸君可能不甚熟悉。但说到这家公司创始人的前东家——特斯拉,想必都如雷贯耳吧。
作为欧洲推举出与CATL、松下、比亚迪和LG化学等亚洲势力一较高下的最强种子选手,Northvolt这家瑞典电池企业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年纪虽小,但背景却着实惊人。
依托Northvolt这个平台,大众、标致及宝马等一班平日里打得不可开交的欧州传统造车“话事人”,悉数登场参与合作。
甚至,他们还愉快地达成协议:将共同组建欧洲电池联盟,在德国大兴电池厂。
明星效应下,成绩自是斐然。截至目前,该公司到2030年底的订单总价值已经超过130亿美元。
段永基的个人经历
段永基,1946年7月出生于甘肃省靖远县,毕业于靖远二中。其父段生旺(东阳),曾于50年代任靖远一中校长,在当地广有贤良名声。
1965-1970年在清华大学学习。
1970-1978年在北京176中学任教。
1979年-1981年在北京航空学院读研究生,获北京航空学院硕士学位。
1982年—1985年,在中国航空材料研究中心任研究室副主任。
1985年~1987年,正式加入四通集团公司,历任副总经理兼OA部部长、副总裁等职。
1987年~1991年,任四通集团公司副总裁、第一副总裁。
1989年以后,段永基先生开始全面主持四通集团公司的工作。
1991年至今,任四通集团公司总裁。段永基的“二次创业”、“与巨人同行”的经营战略思想,在业界广为流传,并成为其他企业效仿的榜样。
1991年,在段永基先生领导下,四通公司提出以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发展方针。
1993年,四通整合旗下若干骨干企业,在香港股票上市,取得在国际市场进行资本经营的能力。经过不懈的努力,四通集团分别与日本三井、松下、三菱、美国的TRW、微软等著名大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办了若干大型合资企业,逐步形成了包括票据打印机、商用和税控收款机、工控、图文、半导体芯片等产品的电子经营系统,建立和发展了照明电气产业,并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为重点,努力培育和强化面向21世纪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加之当时对日本人的产业链控制战略缺乏认识,公司在办公室机器(OA)更新换代后,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后来,段永基受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出任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
1999年9月,辞去四通集团总裁职务,任四通集团董事长。
1999年8月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自1996年起,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
名言:不上高山兀颠连,怎见人间足壮观。
人物经历
清华大学毕业的段永基,在经历过被“发配”武都,衣食无着落、沦为“无业游民”的8年艰苦生活之后,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后进入航天部621所研究室,并当上了研究室副主任。在研究室的日子里,“不安分”的段永基带着研究室里的职工跟四通合作搞创收,并“叫嚣”着“我们今年??衣机……”。尽管得到职工的爱戴,却被某些人戴上了“福利主义”的帽子,一怒之下离开了研究室。但是研究单位主任级的位置也为段永基在日后的四通与政府的良好关系打下了基础。
在那个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扩展的1984年,一批科技人员辞去公职,向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公社借了两万元启动资金下海创办了中国首批民营高科技企业——四通公司。辞去公职的段永基被逼上梁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到处不留爷,爷去找四通”。四通创始人万润南的力邀,使段永基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四通公司在打天下的80年代主要致力于开发经营办公自动化产品。秉承技巧型经营理念的段永基多方“化缘”筹措资金并领导MS系列中英文文字处理机的市场调研、开发和生产,亲自组建全国营销网络,使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支撑了80年代的四通每年300%的高速增长,并一度压倒卡西欧、理光、夏普等在当时风头正劲的洋品牌,为中国办公自动化进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然而辉煌犹如昙花一现留存在中关村企业历史上。1989年以后,仓促完成权利交接的四通由段永基全面主持工作。作为企业战略制定者的他,在此时犯了一个战略性失误。他虽然意识到公司单一产品所占份额过大无异于引鸩止渴,但仍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坐失PC发展契机。之后的四通4S激光照排,也以虎头蛇尾告终。虽然屡屡饮恨,但段永基迅速调转船头,转做商业专用机。1997年3月,国务院正式发文,大规模推行金税工程。此时段永基与政府得天独厚的关系,使四通成为金税办公室组成单位之一,介入生产计税收款机、增值开票机的“御用制造”。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却也因为不能适应生态环境而消亡了。”1991年在经历了短暂迷茫期后,段永基提出以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四通将多元化调整到一定范围内,改变早期的游击队做法,形成电子领域的多元化合力。对于信息产业,段永基认为不能做“倒爷”,“与巨人同行”在合作中提升自己才是正途,三井、松下、三菱,微软等大公司的手都与四通握在了一起。逐步形成了包括票据打印机、商用和税控收款机、工控、图文、半导体芯片等产品的电子经营系统,建立和发展了照明电气产业,并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为主打。四通系庞大的群舰已有50余家全资、合资及联营企业,4个海外机构,直接控股或是间接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达到数家。
产权问题就像勒在企业头上的“紧箍咒”,平时不觉得,发作起来真要命。四通是个民营企业,按理产权的问题会相对简单,但是历史却开了四通一个玩笑,使它成了段永基“永远也说不清楚、你也绝对听不明白的问题。”作为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拓荒者,80年代初期的四通别无选择,只能适应当时的形势给自己找一顶“红帽”戴上——挂着四季青乡企业的招牌,这也是四通所谓“集体所有制”企业性质的由来。这也为其将来的产权纠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为解决产权问题,段永基10年潜心四通改制,为中国企业的产权改革谱写了一段悲壮的历史。早在1988年前后,以吴敬琏为首的工作组便进驻四通破解产权迷局。1990年9月,刚刚上任四通总裁的段永基下了结论:大气候和小环境都不允许四通急于求成解决产权问题,只能暂时先“挂”起来。1992年2月小平南巡,全国为之一振。四通人迅速向主管部门多方出击,赢得“北京市股份制改革试点第一家”的历史机遇,上报方案以四通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四通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股份改造主体,先将其资产部分量化到员工头上,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但官方的意见为:四通上市本身就是敏感之举,先动存量更是敏感中之敏感,建议缓行。此事再次不了了之了。
1998年,四通改制再起波澜。段永基清楚地看到,因为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四通不能分,只有买,在接触了几家金融机构后,段永基想到了“经理层融资收购”,创造性地引进了由四通经营层融资收购四通产权的改制思路,此举被称为中国第一起MBO(即经理层融资收购)。为了MBO行动进展更顺利,段永基还把“经理层”的范畴扩大至经理层和所有员工。他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MBO。1999年,借助MBO,四通投资公司(新四通)成立。然而到2000年时,为理顺产权关系而进行的MBO却突生变数。老四通并没有接受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安排,而且新四通似乎又变成了四通集团的一个新项目,尽管新四通拥有原来四通集团中盈利最好的核心部分(四通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但是在不少业务上与老四通有相当的重合。老四通依旧把持着四通信息技术公司、四通宽带网络公司、四通生物医药公司核心业务,基本属于四通计划中的IT和生物医药两个方向。加上四通投资公司的增长率也不够,对老四通的优良资产购并显得遥遥无期。新四通患上了“四通后遗症”。
既然“说不清也听不明白”,段永基不说了,但是段永基并没有停止努力。事实上,通过高明的“财技”和多年来积累的资源,段永基正在把四通产权改革这一未完成的革命,渐渐推进到新的领域和境地。新四通夭折并未终止他强有力的逻辑,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在1999年打造新四通平台的时候,他就大胆设计:四通集团将逐步消亡,其资产和业务将以“新四通”模式逐步被“新四通2”、“新四通3”等等接走。2001年12月21日,四通巨光轻悄坠地,半年之后,当它作为“新新四通”被发现的时候,它已经完成了收购四通电子(HK 0409)16.64%的股权、与上海健特(SZ 00416)合作两件大事。媒体喻此为四通MBO戏剧第二章。至此,以段永基为首的四通管理层,联同巨人和光彩集团两大铁腕外力加盟,成立四通巨光,向四通集团购入四通投资的股权,借此清除四通投资的阻力,并借助两大民企的资金实力,真正开始收购四通集团的资产。1999年应时而生的四通投资(即“新四通”)在轰轰烈烈中开始,在无声无息处被架空,将沉重的使命交给了“新新四通”。而老四通除了一堆无人认领的股权和债权已经成为一件摆设。
1999年,资本市场上的丑闻主角“琼民源”被停牌两年后,北京住总集团总公司据说怀揣7个亿前来“救驾”。这桩被很多股民视为“功德无量”的重组,诞生了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多月后,时任四通董事长的段永基“受北京市委、市政府委托”出任中关村科技的总经理,“应征入伍”成为高级“打工者”。段永基面对的中关村科技是一个下属17家企业,100%是做房地产的“科技”公司。所以段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中关村科技“由一个传统上市公司,向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转变”。
段永基首先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将一些房地产企业退还给了住总集团总公司。跨完这长达一年的一步,中关村科技拥有了建设、生物医药、通信、投资四大板块。重组是一件漫长的事情,所以段永基与中关村科技不得不选择“长短结合,今天和未来结合”,一方面有着长远的计划,另一方面要保证今天的赢利。中关村建设每年给提供超过一亿的利润,但这不够;广东的CDMA项目,2000年度实现毛利7,415万元,这也不够;四环制药今年的利润将达到5,000万,这也不够……要成功转型,估计需要20亿的资金。为此,段必须直面被他指斥为“有病的股市”、“精神病”的股市。他的伟大计划还需要这个充满短视和投机的资本市场的的支持。“中关村”招募新股,资本剑锋直指电信霸主的宝座,增发的12,000万股筹资的9个项目中,有6个与通信有关,总投资额近10亿元。此外,“中关村”又与北京歌华集团各占50%的合资公司,为北京有线电视网惟一的接入和内容提供商;旗下的森泰克正式向全国推出“奥星天网”;与微软及“左手”四通共同成立中关村软件等等。
段永基通过近两年的摸索和准备,终于为中关村科技找到了“科技”的真正含义。创造了“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段永基所施展的法力十分惊心动魄,整整1年时间,段永基把长期修练的功夫全部施展到资本的战场,并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市场人士说,段的功力足以让新生代资本家学三年的。长袖善舞段永基可能不是一个企业英雄,但他运筹资本的力量,已近神话。
《职业攻城狮》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职业攻城狮》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pwd=fo9n 提取码:fo9n
简介:
“愿用一生换红颜,怎奈时光似水不复返”。高中时期的杨峰自2008年怀抱梦想致力成为顶级软件工程师,同桌王紫凌则默默地不断鼓励和支持他的梦想,智力超群的他不断展露头角,被各大互联网巨头所觊觎。然而这位天才却遭遇现实的坎坷与挫折,经历了难以自拔、肝肠寸断的情感波折。经过技术手段破解震惊全球的丑闻事件,被资本大鳄赏识,终成一家上市IT企业CEO。但担任CEO仍然令杨峰无法逃离现实的命运,在激烈和无情的商战中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和压力。技术手段究竟能否破解商业迷局?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阴谋?谁是敌人,谁又是朋友?杨峰又要迎接怎样的宿命?那命运中的女孩是否还会在原地等待着自己?且听我细细道来。
赵本山危在旦夕的资本迷局,公司注销清算300亿身家的他干什么了呢?
假如没有因列入严重失信企业等原因对其进行注销清算的子公司,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赵本山背后的资本帝国或许仍未浮出水面,公众对其知之甚少。一位传说中的演员如何经营并拥有今天的资本帝国?为什么赵本山又一次被曝出其旗下企业被注销,其企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6岁起练习二人转基本功
与大多数带着金钥匙出生的资本宠儿不同,六岁时赵本山的母亲病逝,父亲离家出走,留下他和失明的二叔相依为命。6岁起,他就努力练习二人转基本功,17岁时,他就成为了一个演员。长时间的磨练使这位宝玉很快在剧团里崭露头角,他凭借与潘长江合演的《大观灯》一鸣惊人,连演五六百场,连演的场面都爆满。人才济济怕成名猪怕壮,看赵本山如此火眼金睛,别的剧团找一群瞎子去闹事,这才有了当初的瞎子风波。那出闹剧当然是无疾而终。若《大观灯》是他成为东北顶流的后盾,那么首次登上春晚舞台的《相亲》则是他真正改变命运的敲门砖,而给予他十六分钟首次亮相的机会,正是姜昆。
扎根春晚,迈出了经商致富的第一步。
从此在春晚舞台上扎根,二十多年来成了春晚的常客,可以说春晚没有赵本山,老观众就会觉得少了些什么。这种声望和实力,成了他以后进入商界最大的后盾。由于有央视的背书和庞大的粉丝群,赵本山做生意的信誉和资金毫无疑问是有保证的,所以他在东北的投资也相当顺利。东北当时是全国工业水平的排头兵,赵本山把握好时机,投资了煤炭行业,就像很多煤老板一样,在风口浪尖上顺利乘势起飞,迈出了经商致富的第一步。
商业筹划
只满足于小品二人转的舞台,赵本山最多成为东北二人转教授。而赵本山成为一座大山,并不是2003年成立本山传媒开始,在1993年就已经为自己的商业帝国开始筹划。沈阳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在1993年成立,不过那个时候的赵本山也做着煤炭、木材等等的生意,这也正是赵本山获得名气之后得到的第一大桶金。
1997年出演电视剧,获得了最佳男主角;1999年出演电影《男妇女主任》获得华表奖、百花奖最佳男主角等一系列 荣誉;2000年又出演《幸福时光》;到了2002年赵本山自导自演了《刘老根》,后边站着的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到2002年的八年间,赵本山经历了大起大落,经历了人间悲欢,年龄也来到45岁。经历了那么多坎坷,赵本山要和命运摊牌了。他不只是艺术家,也要做企业家。
2003年,《刘老根》在C站热播,作为男主与导演,赵本山又火了一把,很有经商头脑的他,立马去把“刘老根”商标注册了。这不仅为累积品牌价值找到了实际载体,更是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据专业人士估值,该品牌价值在当年就至少在1,000万以上。
同年,赵本山租下地处沈阳最热闹商业街的沈阳大舞台,改名为刘老根大舞台,表演二人转。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事后证明这次血本下得值。我们以当年每张票价50元计算,每场平均400人,一年200场,4个剧场同时上演,这样保守估计一年就有1,600万。
加之2007年12月,赵本山以2269.72万买下沈阳大舞台的所有权,08年,再投2,000万重新装修,誓将刘老根大舞台打造成东北二人转的旗舰殿堂。成为沈阳的城市名片后,单张票价也在当时涨到了200~300元,还常常一票难求。除剧场收入外,还有广告、出场演出、影视拍摄等,各项收入之和到2010年已经涨到2个亿。
买飞机
2010年4月,赵本山斥2亿巨资买下的庞巴迪挑战者飞机正式降落在沈阳,他也成了中国第一个买飞机的名人明星,据了解,这架飞机每年的保养费就高达千万,后来,实在养不起了,赵本山开始提供租赁服务,但是也很少收到单子。打5折卖都卖不掉。除私人飞机外,赵本山拥有的豪车更是不计其数,帝王劳斯莱斯,道奇公羊,定制悍马,还有在遍布多地的豪宅,可以说,农民出身的赵本山,基本是把一个挥金如土的土豪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赵本山的300亿也并非子虚乌有
赵本山的本山传媒,虽已改名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公司,但旗下11家全资子公司,各项资产相加也有300亿。就像马云改名后他依然能成为首富,我们把名字改成马云,只不过是又多了一个和首富重名的人。2021年2月1日,旗下的本山传媒在海南的公司开始清算,2月5日申请注销。2020年时,就已经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这是赵本山整个大的商业帝国,掉下了一小个碎片,不过也会引起人们的想象。
穷苦农民出身,将二人转带上了央视大舞台,成功走进了全国观众心里的赵本山,曾经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他的幽默诙谐与精湛表演,一度让人们高呼“本山之后再无小品”,从才能与弘扬民间艺术层面来讲,赵本山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家与表演家。
商业帝国接连出事
除了赵本山的本山传媒,海南有限分公司遭遇了破产清算之外,赵本山名下的其他产业进行的也不顺利。之前的赵本山想要进军房地产市场,他曾经投资了8000万建造沈阳影视城,结果赔了个底掉。赵本山一手组建的赵家班,在喜剧界的名气已经被德云社远远的超越。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赵本山没有在第一时间把富有东北特色的二人转和小品表演搬上网络,错过了发展的好机会,赵本山的资产也在不断的缩水当中。
曾经在东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过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就连刘德华在东北开演唱会都要请求赵本山的帮助。可是退出春晚舞台的赵本山,不仅名气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就连商业帝国也接连出事儿,难道这意味着赵本山商业帝国的衰落吗?
渐渐淡出
注销的本山传媒(海南)有限公司,或许是赵本山“传媒王国”经营日渐式微的一个缩影。期间,赵本山也曾试图跨界投资进入足球、房地产领域,但都无疾而终。如今,赵本山与他的商业帝国渐渐淡出大众视野,赵本山偶尔出现在新闻里,也多是扫雪、做饭、直播带货等日常。
事业下滑,徒弟出事,儿女不争气在他告别春晚的舞台后,失去影响力的二人转舞台,逐渐停下前进的脚步,赵本山到了古稀之年,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捧其他的徒弟,试想一下,如果本山传媒倒台,赵本山的那些徒弟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