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9月18日南京试鸣防空警报,历史对我们有多重要?
- 2、南京南京观后感(本来就很难受了老师还逼我门写)
- 3、南京南京观后感500字
- 4、对于南京大屠杀问题的认定,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9月18日南京试鸣防空警报,历史对我们有多重要?
9月18日南京将会试鸣防空警报,而且在9月18日这天,不仅南京会鸣防空警报;全国各地大部分的城市,也会试鸣防空警报。通过防空警报的声音,让我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为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能够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多亏了我们先烈的流血牺牲,才让我们能够享受和平的生活。
而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情,便是铭记这段历史,并且通过不断地努力,让祖国变得越来越富强。曾经的历史对我们来讲,有着下面这些重要的作用:
一、吸取经验教训
早在唐朝时候,唐王李世民就曾经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知道以前发生的事情;从而扬长避短,不让过去的历史重演。
尤其对于我们国家的近代史,这是一段饱受屈辱的历史,应该被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铭记。
如果没有了历史的记载,我想我们后人,也就无从知晓过去发生的事情;也就不能够,通过过去的事情,来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让他们再次发生。
二、警示后人
历史不仅仅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射出很多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警钟,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
曾经发生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后人,也是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如果没有了历史作为参照物,可能后人也就不会有危机感存在。
而且这也是后人,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一个最好的方法。通过学习过去的历史,让这种危机意识,也可以代代相传,让我们的后代子孙,一直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
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历史,最为重要的两个原因。
南京南京观后感(本来就很难受了老师还逼我门写)
听懂南京悲怆的声音
(文/青峰教主)
我无法知道,那些人抱着一包爆米花,在电影院看《南京!南京!》,对着银幕上残酷的屠戮以及触目惊心的血腥,是否还能把那么甜的东西吃下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坐在银幕前进入那段历史,陆川拍的真冷酷,冷酷的只有硝烟和战火了!你感到的不是热血沸腾,也很少会因感动或震撼而流泪,你会觉得一股无形的、压抑窒息的气浪扑面而来,源源不断。那些黑白画面让眼前的生活充满不真实感,我努力把自己拉回彩色的世界,看着路边的人流和车流,充满着爱与力量。
散场时,见一女孩靠着墙哽咽不止,男友在一旁默不作声,只轻轻拍着她的后背,不说话。
历史这个东西,于南京人就是一点一滴融入到自己骨血里,教你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我们从小春游就去雨花台,我们清明去万人坑默哀,我们儿童节去参观抗日战争展览,我们青年节在30万人纪念碑前默哀,我们每年12月肃立静听响彻石城的防空警报。
我们是南京人,我们从小就知道,70年前阴郁冰冷的冬天里,我们死了30万人。
当静下心来写一篇观后感的时候,又开始觉得无从下手,毫无色彩的银幕使这部片子看得人很沉重,1937年的南京赋予了我们同样的沉重,这种沉重,希望能铭记在我们的内心,不需要空洞的咒骂和仇恨。如果在看完片后能向天上的死难者鞠一个躬,在心里给死难者一个仪式,一个告慰,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CITY OF LIFE AND DEATH, 生死之城,这是《南京!南京!》的英文片名。在天津和长春复原的南京城,残垣断壁,遍地瓦砾,极具质感,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已经成为真正的人间地狱,在那个命贱如蝼蚁的时期,影片中所有的死亡表现得都很干脆,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一条条生命被剥夺,就是这么轻易,轻易得让人心惊。
这是一部歌颂人性的电影,它强调了抵抗与良知,废墟中的南京,除了鲜血,只有悲伤。陆川说过一句话:最大的心愿就是影片能在日本商业发行,这比那奥斯卡奖还有意义。侵略、战争,不是说日本人挣扎过痛苦过甚至后悔了,那么多鲜血和人命就能够被原谅了,我们有理由痛恨,痛恨那些掩盖事实真相,并仗着时间流逝而从不反省自己历史的日本政府,事实上很多日本人直到今天也没有忏悔,前几天新闻里说,日本首相又去参拜靖国神社了,你看,这个岛上都养了些什么东西啊!
回顾屈辱的历史,是为了铭记伤痛,勇往直前。我看了一些《南京!南京!》观后感,有人震撼,有人感动,有人失望,有人谩骂,不管怎样,如果你有机会去观看这部影片,结尾时请等字幕放完音乐停止再起身,给所有的演职人员一次尊重,给那段历史一次尊重,如果你还有力气,请你,鼓掌!
南京南京观后感500字
《南京!南京!》是一部经典之作,陆川将观众带入了战争疯狂的无以言说的恐惧当中,真实地刻画了战争的复杂性及英雄主义。
陆川的这部作品极具震撼力,每一个暴行、兽行都被活生生地从历史中挖掘出来,重新编织到这部叙事史诗当中。摄影师曹郁采用的黑白影像让画面极具张力,影片一开始就有一种遥远的历史感。这绝对不是一部娱乐性的电影,但是,作为历史的回忆和见证,它独树一帜。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陆剑雄
中国国民党最精锐部队的下级军官,在破城之际,连同十万名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士兵一起陷入了日本军队的包围之中。他和那些不希望投降的士兵组织了一场没有希望而惨烈的抵抗。抵抗失败后他亲身经历了最终蔓延至全城的大搜捕和大屠杀。
2、姜淑云
姜淑云和所有难民营的领导共同奋斗,希望能保全难民营里二十万人的生命,但是她们发现,她们的身躯和生命难以阻挡每天前来搜捕男人,强奸妇女的日本军人。对于姜淑云而言,这位在欧洲学习回来的女老师内心中还有一个隐秘的愿望:记录下这段惨烈的历史,让全世界的人知道。
3、角川正雄
日本进攻中国首都南京的部队十六师团中的一名普通士兵。他趴在距离南京城外两公里的战壕里等候着进攻那座城市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攻陷南京之旅,会成为他的地狱之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南京
对于南京大屠杀问题的认定,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1)传闻(口述)材料是有研究价值的,当然,需要经过论证,形成证据链,而材料三、四、五能够综合地佐证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田中正明的态度反映出他否认日军的侵华历史,为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进行狡辩,这说明当今日本仍存在着反华的右翼势力。
(2)阶级立场和政治需要不同的人对历史的看法会是迥异的(有不同的历史观)。
(3)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说明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法西斯战争。
(4)这说明日本民众和政府官员中的一些人开始客观地正视历史,反省历史,这有利于保障中日两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健康发展。中日双方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平发展。
(5)这是经第三国外交官向国家总统报告的日军屠杀中国平民的记录,可以有力地佐证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该题以南京大屠杀为切人点,通过甄别、分析阶级立场不同的人的动机和态度,得出正确的历史观。第(1)题,田中正明认为记述历史“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立场是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我们首先要对传闻材料的价值进行判定,传闻材料也有一定的价值,况且,材料三、四都是实物材料,都可以佐证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而不是虚构的,材料五也从另一角度证实
了这一点。然后再从田中正明这番话的本质上剖析他的动机。第(2)题,我们要从二者所代表的不同阶级立场出发来分析。这属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范畴。第(3)题,美国在广岛投放的原子弹,给日本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说明日本法西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要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第(4)题,《东史郎日记》的公开和田母神俊雄被罢免,说明今天日本民众和政府中的一些官员还是能够客观地对待历史、反省历史的,这有利于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健康发展。解答该问还要结合“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的史实进行分析。第(5)题,陶德和高斯这两封从不同地点、不同渠道发出韵电报,通过加害者和第三方目击者的消息,相互印证了同一事实:1937年至1938年1月,日军在以占领南京为目标的侵略行动中曾经大量屠杀中国平民,是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又一铁证。这也属于历史研究方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