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DNA 的双螺旋结构,解开时两端要转很多圈吗
- 2、什么时间是谁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
- 3、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时两端要转很多圈吗?
- 4、DNA的双螺旋结构是谁发现的?
- 5、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时两端要转很多圈吗?
DNA 的双螺旋结构,解开时两端要转很多圈吗
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磷酸基团、脱氧核糖、碱基脱水缩合而成。脱水缩合发生部位:脱氧核糖5号碳与磷酸基团、脱氧核糖1号碳与碱基。脱氧核糖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而成。脱水缩合发生部位:一个核苷酸的磷酸与下一个核苷酸的3号碳。通常将磷酸基团成为核苷酸链的5‘端,脱氧核糖3号碳所在方向称为核苷酸链的3’端,所以核酸是有方向性的分子。DNA的两条链一条走向是5‘→3’,另一条是3‘→5’,故称为反向平行
什么时间是谁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公开了他们的DNA模型.经过在剑桥大学的深入学习后,两人将DNA的结构描述为双螺旋,在双螺旋的两部分之间,由四种化学物质
DNA双螺旋
组成的碱基对扁平环连结着.他们谦逊地暗示说,遗传物质可能就是通过它来复制的.这一设想的意味是令人震惊的:DNA恰恰就是传承生命的遗传模板.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他们构造出一个右手性的双螺旋结构.当碱基排列呈现这种结构时分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沃森后来撰写的《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过中译本)中,有多张DNA结构图,全部是右手性的.这种双螺旋展示的是DNA分子的二级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时两端要转很多圈吗?
其一、DNA的螺旋靠的不是外力。就像你不注意把耳机线绕了几圈,然后当它处于松弛状态的时候就会自行卷起来。DNA螺旋中就存在这样的“内力”。当然,疏水作用这里被看成内聚里。所以不像麻绳一样存在解螺旋的倾向。其二、关于DNA复制、转录等过程中的解螺旋和超螺旋问题。细胞内有专门的拓扑异构酶处理这项事物,它们可以将一条或者两条链打断,增加或者减少螺旋数后再将链链接。生活中耳机线卷了我们会把它掉起来让它释放扭力,细胞中则是把两股“耳机线”剪断,再连好。其三、关于复制时子链和母链的关系。DNA有3'和5'端,复制只能从有3'羟基的引物往下延伸,对应母链就是5'到3'方向复制。由于DNA双螺旋是两条反向螺旋,那么必定有一条从3'到5'延伸吗?错了!这条链会沿5'到3'反向产生许多分段合成的片段,叫冈崎片段,然后再经过后续加工形成整链。所以DNA复制并不需要将链全部打开,只需早期暴露起始位点、解离组蛋白即可。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谁发现的?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们也因此和威尔金斯共享了1962年诺贝尔奖的荣光。然而,很少有人记起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中另外一位功不可没的科学家——富兰克林。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出色的物理化学家、结晶学家和X射线衍射技术专家。1920年7月25日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15岁就立志要当科学家,194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后从事煤炭分子结构研究并于1945年获博士学位。“二战”后,她前往法国学习X射线衍射技术,1951年回国,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同威尔金斯一起研究DNA结构。
当时人们已知DNA可能是遗传物质,但对其结构及作用机制还不甚了解。1951年,富兰克林成功拍摄出一张高清晰度的X射线衍射图,具有明显螺旋结构特征。她做出了DNA单位分子的完整空间描述,并且发现DNA具有双链螺旋结构,磷酸基团位于分子外侧,碱基位于内侧。
此时,剑桥大学的沃森和克里克也在进行此项研究。1953年初,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来访的沃森看了那张照片及测量数据。他们据此获得启发,立即悟到DNA的结构并于两周后搭建出双螺旋模型。但直至报告发表他们也没告知或提及富兰克林。1953年3月,当富兰克林将研究结果整理成文打算发表时,才发现DNA结构被破解的消息已出现在新闻简报中。当沃森等人获诺贝尔奖时,富兰克林已于1958年因病早逝,自然不在受奖之列。
上世纪末,富兰克林这位“DNA黑暗女神”逐渐得到科学界认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把新建的一座大楼命名为“富兰克林?威尔金斯”大楼,英国皇家学会也设立“富兰克林奖章”,以奖励在科研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时两端要转很多圈吗?
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的外则,这正好解释了由糖和磷酸构成的主链的亲水性。DNA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骨架。所谓双螺旋就是针对二条主链的形状而言的。
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它们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同一平面的碱基在二条主链间形成碱基对。配对碱基总是A与T和G与C。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 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间形成三个氢键。DNA结构中的碱基对与Chatgaff的发现正好相符。从立体化学的角度看,只有嘌呤与嘧啶间配对才能满足螺旋对于碱基对空间的要求, 而这二种碱基对的几何大小又十分相近,具备了形成氢键的适宜键长和键角条件。每对碱基处于各自自身的平面上,但螺旋周期内的各碱基对平面的取向均不同。碱基对具有二次旋转对称性的特征,即碱基旋转180°并不影响双螺旋的对称性。 也就是说双螺旋结构在满足二条链碱基互补的前提下,DNA的一级结构产并不受限制。这一特征能很好的阐明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在生物界的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