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政府对复工复产有哪些支持措施?
1、政府出台了哪些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影响的惠企政策?如何尽快知晓并享受政策支持?
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纷纷出台了一批支持产业领域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惠企政策。这些政策有些更加适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影响,有些也适用于各种所有制和各种规模的企业。
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已推出开设“守’沪’战‘疫’”专栏(),对相关惠企政策作进一步动态汇总和梳理,并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的“政策知识库”专栏中及时发布和更新,助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2、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紧缺、运输仓储服务不足等问题,将如何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
后续上海市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深化支持复工复产企业的联合联动、链式保障,在行业、领域等方面进行拓展,包括物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配套等企业。
3、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如何确保安全畅通?
4月30日,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5家直属海关发布联合通告,全力保障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告具体措施包括五方面。
一是在海关总署指导下,建立由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海关参与的保通保畅协调工作机制。二是加速上海口岸货物报关和提离。三是建立重点企业重点物资通关绿色通道,统筹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名单,实现“白名单”企业五关互认。四是加速长三角地区进出境货物跨关区流转。五是搭建长三角关企信息互通平台,在五个海关的“12360微信平台”共同开设长三角关企互通专栏。
4、单个企业复工复产之外,如何有效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上海不断扩大复工复产企业范围,滚动推进,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比如,汽车行业是以整车带动关键零部件和仓储物流企业复工复产。
5、随着疫情的缓解,以及企业复工复产的需要,是否考虑过出台一些缓解人员跨国、跨省流动问题的政策措施?
上海市将根据国家关于人员跨国、跨省流动的标准,及时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及规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和实施。
6、满足复工复产资金需求,哪些重点领域和企业将获得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投放,满足复工复产资金需求,鼓励银行机构单列信贷计划,主动对接民生保障、防疫建设、医药医疗、物资生产等企业需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文化娱乐、会展等行业,加强研判,做好对接,对于有发展前景、信誉良好但暂时流动资金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7、针对复工复产,保险业有哪些支持政策?保险产品有哪些创新?
鼓励保险机构通过减费让利、适度延后保费缴纳时间、扩展新冠肺炎责任、赠送保单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企业和人群渡过暂时难关。鼓励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工程建筑业、餐饮业等,加大保险政策倾斜。
鼓励保险机构针对企业特定保险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发设计责任更广、价格更低、覆盖更全的责任保险、营业中断险、复工复产复市疫情防护综合保险等,不断扩大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覆盖面,帮助缓解企业和群众的后顾之忧。加大企业财产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履约保证保险、健康险、养老险等业务拓展力度,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相关人群提供更多保障。鼓励针对驾驶员、邮政快递人员、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公益志愿者等定制专属保险方案,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普惠性的保险保障。
支持在沪保险公司进一步丰富抗疫保险产品供给,扩展新冠肺炎保险保障责任,扩大因疫情导致营业中断险等风险保障的覆盖面,创新推出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保险。加强抗疫保险保障服务,研究推出适当延长保单期限、降低保险费率、延后保费缴纳时间等措施,建立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提升理赔效率。
8、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对流动性困难企业有哪些延期还款支持?
对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有还款意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持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双方自主协商确定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纾困解难,原则上做到能续尽续、应续尽续,尽力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
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可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延长还款期限或当期、实施征信保护等方式减轻客户还款压力,对于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或办理赎当、续当的客户适当暂缓催收,确保不因疫情导致的办理不便而增加客户额外融资息费,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盲目做逾期绝当处理。
9、针对产业链复工复产有哪些金融纾困支持措施?
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后,以适当方式减少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与仓单质押融资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
10、疫情期间,企业如果面临一些生产许可证到期怎么办?
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例,如果食品生产许可证到期,因疫情影响无法办理许可证延续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顺延至本市疫情解除后1个月。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员工健康管理,禁止安排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对于食品从业人员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重新进行健康检查的,其健康证明在2022年3月1日后到期的,视为继续有效,相关从业人员应在本市疫情解除后1个月内办理健康证明。
11、环评如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于4月30日出台了《关于疫情期间优化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从优化环评和排污许可手续办理方式,统筹衔接环评与排污许可试点改革政策,转变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强化政府服务与技术支持等方面出台13条支持政策。
比如,豁免抗疫保供类项目的环评和排污许可手续。对医疗机构改扩建、集中隔离点或方舱医院新改扩建、抗疫保供物资生产、研究实验等临时性抗疫保供项目的环评及排污许可手续予以豁免。
适当延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期限。原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竣工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因疫情防控导致无法按期完成的,验收工作可顺延至本轮疫情社会面解控后的3个月内完成。延长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在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完成到期排污许可证的延续或换发手续的排污单位,可在本轮疫情社会面解控后的3个月内办理手续,期间排污许可证仍然有效。
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及支柱产业发展。对列入市、区重大项目清单的建设项目以及本市支柱产业的部分建设项目,实施技术评估提前介入,专人跟踪指导,定期调度进度等保障措施,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12、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实现信用修复?
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信用办)制定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助力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实施方案》。
目前,上海建立了疫情期间信用修复快速办理机制。对企业通过“一网通办”提交的信用修复申请,当日转办至行业主管部门。已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经营企业和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可凭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通过上海法院网上诉讼平台等途径向执行法院申请修复,执行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意见,经审核认定可恢复信用的,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在收到修复通知后1个工作日内撤下信息。建立税务“快速办”信用工作机制,对防疫重点企业,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信用补评、信用复评、信用修复等相关流程办理,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完成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用修复的企业,因融资、招投标等需要提供信用修复证明的,执行法院应当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证明文件。进一步优化信用修复标准,除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不予修复的信息,对涉及交通、城管执法等领域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在履罚后及时予以修复。
在“一网通办”网站、“随申办”APP、“信用中国(上海)”网站上等为企业开设信用修复申请专栏。通过线上查询、手机短信提示等多样化方式供企业了解办理进度、获取修复证明文件。优化信用修复申请流程、缩减申请材料,加快上线电子签章功能,对能够通过数据共享核实的身份证明、信用报告等材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交。
13、用人单位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致生产经营困难的,是否可缓发劳动者工资?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的有关指导意见以及《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企业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致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延期支付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14、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用人单位因停工停产、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者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以此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如何处理?
对于因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导致停工停产或暂时生产经营困难的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引发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的,应注重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着力化解矛盾,促成双方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坚持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坚持审慎处理的原则,一般不予支持。
物流不通畅问题正逐步改善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通堵点,保障外贸货物国内运输畅通。指导各地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及时解决外贸企业的困难问题,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全力保障外贸货物货运物流运输通畅,外贸企业可按规定申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二是聚合力,持续缓解国际物流压力。海运方面,将持续推动扩大国际班轮公司直客对接的业务规模,尽可能满足中小微外贸企业用舱需要,指导各地帮助企业及时提离集装箱,提升货物中转效率。铁路方面,加强与国际货运班列沿线国家沟通协调,同步提高铁路口岸通关及作业效率。航空方面,用好航空货运运力,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
三是强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继续指导各地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梳理并推动解决影响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和供应链稳定的共性问题,深入了解外贸企业的急难愁盼,积极为企业解决生产、物流、用工方面的困难,做好精准服务。
四是优环境,拓展外贸产业发展空间。发挥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试点等外贸示范试点平台,国家级经开区等投资促进平台,以及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升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拓展外贸产业空间。
浅谈政府如何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
内容预览:谢鹏 志改革开放30年,由于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使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突飞猛进发展,但也相继出现了企业用工、融资等方面的难题。笔者作为个私协会工会联合会工作者深入个私企业调研,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第一、作为县市一级政府应建立专门的网站,除了推介本县市的投资环境、文化底蕴、人文地理,更应侧重把重点企业、新办企业推介入网,把企业的投资规模、环境、制度、上岗培训、福利待遇等上网,并制成光盘,供社会各界人士发往国内外亲朋好友处,从而形成全社会合力为企业发展,特别是招工出谋献策。第二、县一级政府……
霞浦的变化
邮编:355100 代码:350921 区号:0593 拼音:Xiapu Xian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6°25′-27°07′,东经119°46′-120°26′。总面积1716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51.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5万人。通行闽东方言霞浦话。三沙镇当地居民方言大部分以闽南话方言为主,是福建闽南地区的移民后裔。
县人民政府驻松城街道。全县辖2个街道、6个镇、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松城街道、松港街道、长春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三沙镇、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柏洋乡、北壁乡、海岛乡。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据《霞浦县志》,“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晋太康三年(282)始为温麻县地(县治在今沙江镇古村),属晋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并入原丰县。唐武德六年(623)置长溪县(县治在今岭尾庵,后迁连江),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为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州改县,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复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福宁府,增设附郭县霞浦。民国初属闽海道。1949年6月17日解放,历属福安专区(地区)、宁德地区、宁德市。
2000年,霞浦县辖7镇3乡3民族乡:松城镇、三沙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长春镇、柏洋乡、北壁乡、海岛乡、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5647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松城镇 80127、 长春镇 46193、 牙城镇 27915、 溪南镇 40164、 沙江镇 39163、 下浒镇 30106、 三沙镇 40825、 盐田乡 24658、 水门乡 18074、 崇儒乡 18133、 柏洋乡 22259、 北壁乡 15878、 海岛乡 10871、 州洋虚拟乡 42108
2003年7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闽政文[2003]209号),撤销松城镇,设立松城、松港2个街道:(1)松城街道办事处辖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龙贤5个居委会和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青福、墓斗、涌山、马洋、宝清、七宝洋10个村委会。松城街道办事处驻原松城镇政府驻地。�(2)松港街道办事处辖东关居委会和东关、古岭下、赤岸、利埕、松农、松渔、北岐、青岐、后岐、塔下、竹下、下村、八斗坝、佳湖、章家侗、江边、桥头、沙头、小沙、大沙、长沙、后港、水坑、利洋、岭头25个村委会。松港街道办事处驻后港村。
2003年底,霞浦县辖2个街道、6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松城街道、松港街道、三沙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长春镇、柏洋乡、北壁乡、海岛乡、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51.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5万人。
经济社会概况
[编辑本段]
全县生产总值(GDP)48.90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重31.3∶30.1∶38.6;农业总产值26.64亿元,增长5.3%;工业总产值22.23亿元,增长15.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38亿元,增长11.75%。其中地方级收入1.0382亿元,增长15.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8亿元,增长12.6%;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0.1万人次,增长2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8元,分别增长5.3%和8.3%。
农业农村经济
优势品种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粮食、经济作物、茶叶、水果、畜禽优质品种率分别达81.2%、72.2%、91%、45%和85%。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水产品总产量32.94万吨,增长3.1%。农产品加工稳步推进,新办加工企业56家,农产品初加工率、销售率分别达34%、90%。完成农村公路水泥化建设100公里,超额完成农村水利“六千”工程投资计划,通过了省“初级水利化县”验收;
工业经济
着力建设工业载体,累计投入2140万元用于工业项目集中点建设,福宁工业项目集中点完成总体规划和首期333.3公顷控制性详规编制,三沙工业项目集中点新增围海造地33.3公顷,牙城、盐田工业项目集中点实现“三通一平”。福宁工业项目集中点与20多家企业签订协议,首批温州9家企业完成工商注册;“工业桃源”、三沙、牙城、盐田工业项目集中点新落户企业17家。新增规模企业6家,规模工业企业达到32家,总产值7.33亿元,增长31.3%。完成技改投资1.38亿元,增长41.3%。
旅游商贸
旅游景区建设稳步推进,杨家溪景区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一贝龙潭旅游景区前期工程已经结束,投资5亿元的高罗滨海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发杨家溪上游龙亭瀑布景区、溪南白露坑景点,成功举办“畲族歌会”、空海大师入唐1200周年等活动。好万佳综合市场、水果批发市场、万家乐超市、东方康宁超市等市场基本建成使用,花卉盆景市场、农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等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市场载体建设投资8500万元。
对外经济
积极参与“6·18”省项目成果交易会和“9·8”厦门投洽会,组织日、韩招商活动,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20亿元。目前已有14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总额3.71亿元,实际到资1.24亿元;新批外资项目5个,投资总额1.37亿元,合同外资额80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7万美元。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4家,自营出口额490万美元。三沙港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6个台货海上快运试点口岸和海域。
城乡建设
三河路、福宁大道、长溪路、城东路等路网建设进展顺利,共完成投资7715万元。文化广场和步行街建成使用,三河及护城河整治有序推进,完成城区电网改造一二期工程、福安甘棠—霞浦—福鼎桐山220千伏输变电线路架设,基本完成三沙疏港公路,动工建设霞浦机场、三沙一级渔港、城区污水处理厂,架设海岛浮鹰海底电缆和启动海岛西洋、下浒、县第一自来水厂扩建等供水工程。三沙供水扩建工程按期实现通水供水。
社会事业
完成霞浦一中新校综合楼、科技楼、教学楼、图书馆等4幢大楼主体工程建设,动工建设下浒中心小学,改造中小学危房1.9万平方米,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99.97%、93.3%、42.8%。启动发掘和保护畲族文化,溪南白露坑村被列为宁德市畲族历史文化名村。投入科技3项经费70多万元,实施科技项目3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5%。广播电视设施逐步完善,除海岛乡外全县实现光纤联网。荣获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深水港
[编辑本段]
霞浦县拥有港阔水深岸线长的天然优势,海域面积广阔,沿海港口众多,海岸线长达404公里,占福建省的八分之一,占宁德市的近一半,居全省各县市首位,其中天然深水岸线长约42公里,可建3~50万吨级深水泊位130多个,沿岸许多地方具备建港条件。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下,省发改委委托省航海学会组织省内10多位资深专家经过一年多实地勘察调研,提出霞浦东冲口、猴仔山和蕉城青山岛等3处可建50万吨级的深水岸线,长达7.5公里,其中霞浦有5.5公里,占73.3%;可建20~3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有霞浦老鼠屿、长腰、关厝埕、五头羊、赤壁,蕉城城澳,福安白马门等7处,岸线总长15.9公里,其中霞浦有8.6公里,占54.1%。同时,宁德港霞浦(溪南)深水港区具备港阔、水深、岸线长、建港腹地大等凸显优势,被港口专家誉为“国内少有、福建首选”的天然内海深水港区,是发展大型临海工业的首选之地,为全国稀缺的、不可多得的深水港群资源。
为什么说灵活用工是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关键?
随着企业用工成本急剧增加,很多用工单位将关注点转向灵活用工,追究根源,主要是因为人力成本逐年飙升,企业不堪重负,只能实施裁员甚至宣布破产。
企业希望通过灵活用工模式降低企业在用工和管理方面的支出,令人高兴的是,从目前效果来看,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
简单来说,灵活用工平台致力于解决企业三大难题:
1、解决用工管理难题,可以帮助企业缓解众包人员数量多,管理难度大,费用成本高等问题;
2、解决财税结算难题,为企业提供费用支付、缴税开票等服务;
3、解决用工成本高难题,助力新就业形态,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业务、资金、缴税等流程的合法合规,实现事中事后监管,并合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企业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更有利于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趋势,促进人才流动,人才共享,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同时减少了办事机构、办公场所的投入,大大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升企业在整个行业内的竞争力。企业完全可以将部分工作纳入灵活用工的范畴,正好减少了一部分的开支,达到为企业节流的目的。
如何破解企业用人难题?
1、建立人员数据库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人才需求系统。定期调查行业动态,了解市场的整体需求和供给,
确定企业未来需求的人才数量。通过建立职位分析系统,对现有人员的盘点,分析人员的素
质与数量是否与业务量相匹配,人才供给的内部开发及外部聘用比例等。
人员数据库是分析现有员工技能的有效工具。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工作能力建立企业人
员储备表,具体包括以前的经历、培训背景、技能证书、职业兴趣、主管的评价等内容。它
是对员工竞争力的一个反映,通过它可以判断哪些员工会被提升或调配。
这样可以保证空缺的岗位有相应数量的员工来填补,而且有合适的人来填补。
根据业务发展制定规划,需要确定的是:什么人才是真正的人才。现在许多企业实行的是绩效导向,谁创造的效益多,报酬就高,职位也越高。如果企业形成业绩就是好员工的价值
导向,一个人品德不好,能力越高,对企业的负面杀伤力也越大。相反,通过数据库发现品
德好,对企业文化认同,有潜能的员工,经过培养和锻炼后,其能力就会飞速提升,成为企
业未来的黑马。因此,企业高速发展,对人员的要求,尤其是品德要求不能降低。
2、做好人员接续计划
根据企业人员的流动率,在规划中建立人才预警系统,对流动性较大的岗位及早做好补充
计划,针对关键岗位,进行业务分解,同时建立后备人员梯队,以避免人员流失,尤其是关
键人员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