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肝脏破裂
- 2、什么是肝破裂?为什么会肝破裂?
- 3、肝破裂的护理诊断
- 4、肝挫裂伤三期鉴定标准
- 5、肝破裂是如何分类的?
肝脏破裂
肝脏破裂属于外科急症,症状明显发病迅速,你这都一个星期了,应该没事的,完全不必担心
什么是肝破裂?为什么会肝破裂?
肝破裂是腹部创伤中的常见病,右肝破裂较左肝为多。 肝位于右侧膈下和季肋深面,受胸廓和膈肌保护,一般不易损伤,但由于肝脏质地脆弱,血管丰富,而且被周围的韧带固定,因而也容易受到外来暴力或锐器刺伤而引起破裂出血。在肝脏因病变而肿大时,受外力作用时更易受伤。肝损伤后常有严重的出血性休克,并因胆汁漏入腹腔引起汁性腹膜炎和继发感染。 这应该是楼主爷爷所得得病吧 希望楼主不要太伤心~~ 马上要考试了,抓紧复习~~
肝破裂的护理诊断
[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史。
(2)临床主要为腹腔内出血、休克和腹膜刺激征。
(3)肝脏不同程度损伤时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4)体检除失血性休克表现外,尚有肝区叩击痛、腹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腹膜刺激症候群,出血量大时腹腔可有移动性浊音,肛诊直肠前壁有饱满隆起感觉。
(5)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呈进行性降低。
(6)X线检查可见肝阴影扩大,右膈肌抬高,运动减弱、消失,结肠肝曲下移。
(7)B型超声波对肝包膜下血肿和中央型挫裂伤及腹腔内积血有诊断价值。
(8)腹腔穿刺对腹腔内出血诊断安全简单有效。
(9)选择性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及CT等检查有助诊断抢救与护理
抢救与护理
2.1抗休克治疗
迅速补充血容量,及时输液、止血、输血。恢复组织灌流量;接到患者后立即为患者建立输液通道,一般采用双液路和三液路输液。首选药物为羧甲淀粉、平衡液、止血药。选择血管宜在上肢,以免在下腔静脉损伤时输入液体积存于腹膜后间隙而失去扩容作用。一般采用9号或12号针头穿刺,一条为输液血管,另一条为输血血管。有的病人因大量失血出现血管痉挛或塌陷,穿刺有困难,应果断采取中心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必要时加压输液,加压输液时护士必须在旁守候,以免发生意外。本组患者均为重度休克,因此采用氧流量4Lmin~6Lmin吸氧,以提高血氧含量。采取休克的中凹位,以利于呼吸,增加回心血量,搬动时取右侧卧位,借助内脏压迫起暂时的止血作用,若有多发肋骨骨折时应慎重,避免加重损伤。
2.2术前准备应快捷、充分、完善
在抗休克的同时快速做好有关的术前准备。如抽血、交叉配血、备皮、更衣、皮试等,并通知手术室人员做好手术准备。做好心理护理,以诚恳亲切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责无旁贷地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技,增强患者应对危机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抢救应有轻重之分
对严重复合伤病人应首先处理最严重的情况。合并颅脑损伤,均以紧急剖腹止血为第一抢救措施,同时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血压、脉博、呼吸情况,并做好开颅前的准备工作。如剃头、皮试、留置尿管等,合并有气胸者做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准备。
2.4术后护理
2.4.1严密观察病情
定时测量血压、脉博、呼吸、术后床边心电监护48~72小时,每15分钟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2]。观察腹部切口情况,保持各管道通畅,留有腹腔管者注意观察引流液体性质和量,如引流液体为鲜红色,持续2个小时,引流量每小时在100ml以上,切口有渗血,应警惕有无继续出血情况。对生命体征经补充血容量后仍不稳定或需大量输血才能维持血压者,说明有继续活动性出血[3],应及时报告医生再次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脸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经及时发现,再次急诊手术治疗,术后住院10天康复出院。 2.4.2术后应采取适宜的体位
当麻醉平面消失后,多取半坐卧后,减轻腹部涨力,伤口疼痛,以利于腹腔引流,切口愈合,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并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以防发生肠粘连[4],本组无发生肠粘连病例。但对手术中发现肝严重挫伤,有包膜下出血现象,而手术中止血处理不够确切的患者,不宜提倡下床活动,以免继发性出血。
2.4.3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半肝以上切除患者需间歇吸氧3~4天,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当患者咳嗽时帮助按压切口,鼓励患者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2.4.4密切观察尿量及颜色的变化
如发现病人尿量减少,颜色呈浓茶色,说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给予加速输液;如为鲜红色尿液,说明有肾挫伤,应该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4.5饮食护理
肝破裂修补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前,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待肠蠕动功能恢复后即可试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5]从流质逐步过度到普食,从小量多餐过度到正常饮食。
2.4.6警惕各种并发症发生
由于病人术后需要一段时间卧床休息,故应加强基础护理。应每天给予口腔护理2次,每天床上擦浴2次,每2小时翻身1次,预防压疮,保持床铺整齐、清洁、干燥。 对合并颅脑外伤患者,在其发生呕吐时应将其头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对耳、鼻腔有出血或脑脊液流出的颅底骨折病人禁止在鼻腔吸引,对耳道出血或脑脊液外渗者不宜实行填塞,并采取耳道渗液侧侧卧位,并用无菌纱布或棉签吸收渗液保持外耳道清洁,以防颅内感染。
2.4.7心理护理
在病人体质稍微有好转时给予病人鼓励,使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对康复丧失信心,态度冷漠的病人,耐心说服、热情服务,帮助病人面对现实,消除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通过上述护理,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提高病人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肝挫裂伤三期鉴定标准
应该属于轻伤,以法医鉴定结论为准。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第六十八条 肝、脾、胰等器官破裂;因损伤致使这些器官形成血肿、脓肿。
【释义】肝脏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大部分位于腹右上部,隐藏在右侧的膈下和季肋部深面,仅小部分超越正中线而达腹左上部。其前面为第6~9肋所遮盖,后侧有第6~12肋保护。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五肋上缘,下界与肋缘平行。肝脏具有造血、解毒、分泌胆汗代谢等功能。
肝脏损伤可以为开放性损伤(枪弹伤、刀刺伤)或者闭合性损伤(撞压伤、撞击伤)。根据创伤的部位、范围,肝损伤可分为:(1)被膜下破裂:被膜完整,肝实质破裂、血液积聚在被膜下,使被膜与肝实质分离;(2)中央破裂:肝实质深部破裂,但其被膜完整;(3)真性破裂:被膜和肝实质同时破裂,大量血液和胆汗流到腹腔。
法医检验鉴定时,依据:(1)腹部损伤情况;(2)肝损伤当时有腹腔内出血和腹膜刺激症状,若真性破裂往往有大量出血,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3)肝损伤后可出现被膜下血肿、肝内血肿等,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肿(4)B超、腹腔穿刺可协助诊断。
本条所指因损伤所致的肝、脾、胰血肿以及感染后形成的脓肿,非手术治疗可自行吸收的不是本条规定的重伤,属手术适应征并必须手术治疗者方可评定重伤。
注意:肝、脾、胰等实质性器官发生挫伤时,可因包膜损伤、内出血甚至血肿形成致包膜张力增高,引起局限腹部胀痛而表现出临床症状,超声、CT、MRI等检查及手术探查可以协助明确诊断。(1)若检查确证上述器官存在挫伤病灶,但尚未形成血肿的,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的,评定为轻伤。(2)若检查确证已经形成血肿必须手术治疗的,或继发感染形成脓肿而需手术治疗的,应鉴定为重伤。(3)若上述器官挫伤系在剖腹探查中术者直视所见,则应根据其所见描述决定损伤程度,一般情况下宜轻不宜重。
肝、脾破裂,尤其是脾破裂,在腹部损伤中较为常见。有慢性病理改变的脾脏更易发生破裂。腹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决定于外力的强度(主要是单位面积受力大小)、速度、硬度、着力部位、作用方向、伤者自身是否原有病理情况以及伤者在受力时的自我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在腹部闭合性损伤,因肝、脾组织脆弱、血供丰富、位置又相对固定,故较其他器官更易损伤。
闭合性损伤致肝破裂,可以是肝真性破裂(肝实质离断伤或挫裂伤)、肝中央破裂和肝被膜下破裂。对于肝真性破裂和中央型破裂,应评定为重伤。而肝被膜下破裂实际上应为肝实质浅表破裂,但肝被膜保持完整,血液聚集于被膜下形成血肿,故应属于月于挫伤范畴,应评定为轻伤。当然,若肝浅表裂伤持续不愈,出血和胆汁外渗增多,症状不能自行缓解,致被膜下血肿张力过大而突然破裂,需手术治疗时,或者血肿继发感染形成脓肿的,则应鉴定为重伤。
对于本身有病变的肝、脾发生破裂时,因区别不同情况,判断伤病关系及其损伤参与度,应待病理报告出具后,再进行损伤程度的鉴定。
肝破裂是如何分类的?
肝破裂在开放性损伤中的发生率约为30%,在闭合性损伤中的发生率约为20%。肝脏虽有胸廓保护,但围其体积大,重量大,质地脆,故无论在胸腔钝挫伤或穿透伤中都容易受伤;又因其血运丰富、结构和功能复杂,故伤情往往较重,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胆汁性腹膜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较高。1.根据损伤原因分类 肝破裂分为闭合性肝破裂和开放性肝破裂。2.根据损伤程度分类(1)真性破裂:肝包膜和肝实质均有撕裂伤,多见于肝右叶,严重者可全部断裂,大量血液和胆汁流入腹腔,患者可迅速死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2)肝包膜下破裂:肝包膜完整而肝实质破裂,形成包膜下血肿,使包膜和肝实质分离,相对少见。(3)中央破裂:肝实质的中央部位发生破裂而包膜完整,常形成大血肿压迫肝实质,造成肝部分坏死和(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