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走胎怎么化解
走胎
走胎是湘西地区一种巫教信仰,也是侗族巫教观念。旧时人们缺乏卫生知识,认为婴儿患疳疾、发育滞缓等病症,皆为“魂”离凡体,另到其他母体投胎,谓之“走胎”。须药师或“仙娘”用青线系项、手、足“捆胎”,以拴住灵魂。
中文名称
走胎
所属民族
侗族
快速
导航
方法
来源
1、旧时人们缺乏卫生知识,认为婴儿患疳疾、发育滞缓、虚弱赢瘦和消化不良等病症,皆为“魂”离凡体,另到其他母体投胎,谓之“走胎”,须药师或“仙娘”用青线系项、手、足“捆胎”,以拴住灵魂。
2、据传说,小孩子常常生病,面黄肌瘦,夜睡不宁,晚上喜欢寄宿于别家,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小孩走了胎。[1]
方法
走牛胎,须用牛鼻绳捆胎;走羊胎,须用箍羊颈的篾捆胎。孩子走胎是家中之大不幸,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为使孩子免遭不测,父母要请法师“燃香”,以判断孩子是走何物之胎,以便“烧胎”。“烧胎”后,相传,孩子就会康复。[1]
比吼一千句都管用,如何应对处在叛逆期的孩子?
些家长把所有孩子不听话的行为,称为“叛逆期”,一旦孩子没有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就会用粗暴地方式去管教。
可所谓叛逆期,不过是大人一相情愿的说法,对孩子而言那是成长的过程。
记得有位专家曾形容过孩子的叛逆期:“教育是一座摩天大楼的话,叛逆的问题就是这座大楼的地基”,我们都知道,如果地基没有打好,很有可能整座摩天大楼就会轰然倒塌,可想而知,孩子的叛逆问题是多么严峻的问题。
如果我们只是等待叛逆期过去,而没有真正了解叛逆期的根源,那我们的错误教育将会依旧下去,孩子之后的叛逆将会越来越严重。
今天就要告诉各位家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宝爸妈们只要探究原因、了解方法,自然能破解孩子的“叛逆大法”。
2~3岁—宝宝叛逆期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2~3岁,这是从婴儿过渡到幼儿的阶段。英文中有个词叫做“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比如:“睡觉!”“不睡觉!”“吃饭!”“不吃饭!”等等。
总之,孩子就会随时变身为愤怒的小鸟,爱和家长对着干,越让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并且经过一年的酝酿,叛逆在3岁达到了顶点。
面对两三岁孩子的不听话、难管教,很多家长都不知所措,轻则指责说教,重则打骂。其实,两岁是一个转折点,所有的叛逆都代表着孩子在长大,有了主见和独立意识,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有耐心。
建议家长这么做:
1、理解和耐心
对于这么小的宝宝,首先父母要调整心态,理解孩子并非是故意跟大人做对,这只是他们成长的一个阶段。
可以把这些行为理解成孩子想要自主,探索学习,代表着孩子在成长,所以收起脾气,耐心一点。
2、让孩子自己选择
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了,他们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
他们想自己做自己的主,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父母也就不要再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命令孩子了,而是在允许的空间内,鼓励孩子去探索,自己做决定,自己动手。
比如孩子不肯吃饭,你可以问他:你要现在吃还是一会吃?你要吃包子,还是要吃饺子?
别小瞧选择的力量,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会有自己做主的感觉。
3、坚守底线
当然,对于原则性的事情,家长还是要坚守底线。比如孩子突然看见了一个玩具非买不可,而类似的玩具你已经买给他了,你说不行,他就开始大哭,你没办法,狠狠心,买了孩子想要的玩具……
要知道,孩子的过度要求基本是父母的不良教育方法养成的,著名心理学家张道龙说:“正是我们自己教会了孩子如何对付我们。”
因此,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不应该迁就或粗暴拒绝,而应该用行动告诉他:不合理的要求,我不会满足你,只有你确实需要,我才会满足你。
给孩子一个底线,让孩子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2、7~9岁—儿童叛逆期
孩子在7-9岁的时候会迎来第二次叛逆期,强烈的逆反心理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常见现象,他们赖床、不收拾房间、挑食,做作业拖拉、看电视毫无节制、厌学,爱和父母对着干等。
这是因为他们进入学校后学习了很多知识,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自己以为已经是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便急于想挣脱家长的掌控,于是处处和父母唱反调。
这时候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尊重孩子,遇事多和孩子商量,用细心、耐心、爱心和一些聪慧的技巧陪伴孩子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建议家长这么做:
1、信任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格外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所以爸爸妈妈要懂得适度放权给孩子。
让孩子参与家中他能理解的事情的决策,比如出去玩,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买衣服,让孩子自己挑选等等,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和信任。
2、培养学习兴趣
这个时候是孩子最矛盾的时候,一面很想玩,另一面又不得不学习,但爸妈们可不能任由孩子放松学习、快乐玩耍,不从小培养好学习的兴趣,现在反抗少,未来管不了!
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需要一些小技巧。比如,孩子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可以温和地与孩子探讨将来,利用梦想来点燃学习热情;孩子不爱读书,家长除了做好榜样以外,还可以常常带孩子逛逛书店、图书馆、博物馆;孩子考砸了,家长首先不要沮丧,耐心地安慰孩子;孩子有了小进步,家长也不要吝啬表扬……
3、客观看待孩子顶嘴
7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会和大人顶嘴,很多大人觉得这是很不应该的,其实顶嘴的孩子并不完全是坏事,反而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志。
这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们要懂得从孩子的反驳中看到他的需求和感受。
3、12~15岁——青春叛逆期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最让父母头疼。你说他太小别早恋,他都觉得你老到有代沟,你说他别穿什么奇装异服,他觉得你的审美才out了!
不管哪个年纪,叛逆的表现总是相似的,就是喜欢反着父母来。可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因为发育更加成熟,思想更加独立,再加上荷尔蒙的作用,还真不是父母说管就能管的。
这就更需要爸妈们转变方式、改变观念了。
建议家长这样做:
1、帮助孩子解决迷茫
青春期的孩子表面叛逆,内心迷茫。他们开始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秘密,但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青春期的特征。
所以,父母们可以平等、坦诚地坐下来,跟孩子交流青春期。只有说开了,孩子才能更理性地面对。
2、尊重孩子
在他们小的时候,你可以打,可以骂,用尽父母的权威,但当孩子大了,你会发现你打不哭他,吓不到他,怎么骂,他都低着头不说话,然后用他最叛逆的方式去反抗你。这个时期,越高压,反而反弹得越厉害。
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一分责怪,多一体谅,多一点耐心和包容。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阵营,保持亲子沟通的顺畅。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家长一定要记住一点,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处理孩子的叛逆,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尽量做到不打不骂不动气。多听孩子怎么说,发自内心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孩子,减少对孩子的控制。
其实,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可能是正处在成长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由于儿童在这一阶段智力、秩序感、节奏感、行走、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而产生的一段对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一系列的敏感情况。
孩子执着地一定要一级一级地自己爬完楼梯才回家,不让爬强行抱走他就哭闹不止无法平复,他可能正处于秩序敏感期。。。
孩子莫名其妙开始话多,天天喋喋不休说到你烦,甚至还会赌咒骂人,怎么教育也不听,他可能正处于语言敏感期。。。
不要以为经历敏感期是个可怕的事情,恰恰相反,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如果父母意识到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他们就能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
为什么中国式的父母不爱夸孩子?
的确是有部分这样的父母不爱夸孩子,现在普遍父母分为两派:老一辈父母或思想叫守旧的父母和新式的父母。老一辈的父母一般存在的现象是都不爱夸孩子;但是新生代的父母,一班都挺爱夸孩子,孩子做了什么都夸,但是夸孩子的方法不对,那么夸起来就会让孩子觉得很假的,得不到鼓励的效果。
都知道夸孩子夸得对的话,能够起到鼓励孩子,增强孩子自信心的效果。如果说为什么说不爱夸孩子呢?我想有几部分的原因:一、一部分是可能因为中国人内敛性格,不爱表露表达自己的感情有关系,尤其是父亲更加不能表露;其实父母心里面都是爱孩子,但是基于面子或者作为家长的威严而不夸孩子;二怕孩子不经夸,会骄傲,所以也不会轻易的去夸孩子,明明心里很乐,但确又要板着个脸,怕孩子骄傲。还有一种是反着来夸。比如孩子这次考了一百分,上次考了98分,怕他太骄傲了,就反着说这次考试不就是靠运气吗?
新生代的父母说起夸孩子那是很有经验了,做了什么都夸,,但是很多只是流于表面,比如说真棒,宝宝你真棒啊,宝宝无论做了什么都只会说真棒;夸孩子也有夸孩子的方法,夸孩子更多的应该是夸孩子做事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孩子今天扫地了,除了跟他说真棒,还要说宝宝你今天真棒,帮妈妈一个大忙,帮妈妈扫了地,扫得真干净;而不是直接就说真棒,让孩子自己知道他好在哪里,他这样做哪里做得好,这样子孩子才下次才能够更好的让自己做的更好,不断地积累自信心。
无论是孩子做得好与不好,父母都不要用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跟孩子沟通,如果这样子沟通,是让孩子是觉得有压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不爱跟你分享。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们大家可以相互帮助,在不影响大原则的前提下,大家可以平等的姿态的沟通,能更加促进亲子的关系。适当地夸一夸孩子,不仅能让孩子的自信,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也能作为孩子下次做的更好的一个动力。